【优化营商环境】巧用信用修复 助力企业“诚”风再起航
近日,云梦法院成功执结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。案件办理过程中,执行法官不仅高效化解了纠纷,还为积极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企业开具信用修复证明,消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,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司法力量。
该案的申请执行人系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(简称“建设公司”)的员工。在工作期间,因申请执行人意外受伤,双方就工伤赔偿问题产生争议。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部门裁决,建设公司应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共计8万余元。然而,建设公司未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,申请执行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进入执行程序后,执行法官迅速开展工作,通过网络查控、实地调查等方式,了解到建设公司是当地一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,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。执行法官意识到,简单采取强制措施并非解决该纠纷的最佳方式,甚至可能使这家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失去一次发展机会。于是,执行法官立即联系建设公司负责人,结合企业的发展前景,耐心细致地进行释法明理,告知其若不履行法律文书的给付义务,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形象及信用,还可能对公司的未来发展造成阻碍。
在一次次的协商中,执行法官始终从双方利益最大化出发,融情于理,情法并用,希望公司能从长远利益出发,积极履行法律义务。经多次耐心沟通,公司负责人终于意识到不履行义务的严重后果,主动足额履行了给付义务。同时,执行法官也第一时间对该企业的涉案信息进行了屏蔽。
但案件的执结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。执行法官在后续跟进中发现,由于银行系统及其他第三方机构未能及时同步信息,建设公司在后期办理银行贷款业务时遇到阻碍。考虑到建设公司此前履行义务的积极性,为帮助该公司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,执行法官主动作为,与建设公司负责人及银行取得联系,详细了解情况并积极协调。随后,为建设公司开具了结案报告书和《信用修复证明书》,并及时与其他多家第三方商业信息平台进行沟通,同步该公司的履行情况及信用修复信息。在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下,建设公司顺利办理了贷款业务,避免了资金链断裂和项目推进受阻的问题,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企业经营的影响。
该案中,云梦法院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,充分考虑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与亟待解决的需求。一方面,主动为企业出具《信用修复证明书》,助力企业消除信用瑕疵,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轻装上阵;另一方面,对主动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企业实施正向激励的创新举措,彰显了司法的力度与温度。
未来,云梦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,不断创新工作方法,优化司法服务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